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图书馆作为国家重要的文化与教育机构,更是全民阅读体系建设中的关键一环。
7月27日,以“新时代 新阅读 新征程”为主题的2023阅读推广论坛在贵阳市成功举办,论坛面向图书馆员,重点讨论了服务多元化阅读需求、集结阅读推广力量、提高阅读推广专业水平,分享了图书馆界开展的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的全民阅读优秀案例。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刘小琴,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一级调研员付瑜,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余光等领导和专家出席。
论坛开幕式上,《图书馆报》副总编辑兼执行主编白玉静介绍了全国2023阅读推广典型案例征集活动:来自28个省(区、市)的200多家单位报送了300余个阅读推广案例。在经过初评、专家终评,最终评选出18个阅读推广案例。
本次论坛上,艾迪讯运营的天津市河西区新梅江文体中心图书馆举办的“西岸最美朗读声大赛”和贵阳市南明区图书馆创办的“黔文传承”品牌系列活动,成功入选全国“2023阅读推广典型案例”。刘小琴,王余光为2023阅读推广典型案例入选单位颁发证书。贵阳市南明区图书馆项目负责人张吉在大会上进行了阅读推广典型案例分享。
天津市河西区新梅江文体中心图书馆和贵阳市南明区图书馆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中,始终将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总纲,坚持把推动全民阅读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以地域特色文化为抓手,不断探索图书馆阅读推广新路径,通过不断强化品牌引领,扩大阅读空间影响力和辐射力,有效惠及了更多读者。
1、南明区图书馆:非遗视域下,黔文传承
贵阳市南明区图书馆是贵州省首个采用社会化运营模式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全馆面积4000平方米,设置座席550余个。
自2018年开放以来,一直秉承“免费开放、免证进馆、免押金注册、全年不休”政策,年均开展公益文化活动160余场。图书馆设有成人阅览区、儿童阅览区、报刊阅览区、本地文献区、休闲服务区以及多功能厅、综合活动室等多个免费开放区域。
截至目前,南明区图书馆累计接待读者128万余人次,注册读者1.7万余人,图书流通45万册次,举办各类阅读推广活动850场,惠及读者31.7万人次。
开馆至今,南明区图书馆先后获得“全省文明单位”“全民阅读先进单位”“全民阅读基地”“最美图书馆”等多项荣誉。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意义。南明区图书馆作为贵州省文献资源的汇集、加工、传播与利用的重要文化服务部门,其部分职能与非遗文化保护的基本职能相契合。
本次2023阅读推广典型案例征集中,南明区图书馆以“黔文传承”案例作为提报内容,在300余个案例中脱颖而出,入选“2023阅读推广典型案例”。
“黔文传承”是南明区图书馆自2019年创办的活动品牌,以本馆阅读推广活动为依托,联合贵州省非遗博览馆、地方非遗传承人和非遗文化服务单位,共同打造了集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宣传和体验为一体的公益文化服务项目,通过图书馆设立非遗文创展示专架,多形式开展+多渠道宣传模式,以展览、讲座、体验、非遗市集、非遗文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走进校园、社区、景区等地加强非遗文化的宣传,全面推动和落实非遗与旅游的融合。目前,南明区图书馆已举办“黔文传承”品牌活动60余场,惠及读者3万余人。
2、新梅江文体中心图书馆:最美朗读声,共建书香社会
新梅江文体中心图书馆作为河西区文化惠民工程之一,在河西区政府的指导下,始终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依托艾迪讯运营团队拥有的行业和实践经验,不断优化服务环境,完善服务设施,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全力推动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
自2018年起,新梅江文体中心图书馆以政府主导+社会化运营模式,累计接待读者75万人次,配套进行阅读推广活动线上、线下累计四千余场,惠及读者11万余人,受到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因舒适高雅的阅读环境,成为了百姓心中的“网红图书馆”。
本次2023阅读推广典型案例征集中,新梅江文体中心图书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挖掘特色文化的工作成果,以“西岸最美朗读声大赛”作为提报案例,入选全国“2023阅读推广典型案例”。
“河西区西岸最美朗读声大赛”是新梅江文体中心图书馆主要品牌活动之一,从开馆至今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
四届最美朗读声以歌颂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献礼建党百年、讴歌新时代精神、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等主旋律作为活动主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打造具有“西岸”特色的文化品牌活动为依托,为津门文化注入新的内涵和时代精神。四届最美朗读声大赛,共计惠及读者5万余人。
公共文化设施的社会化运营,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跨越式发展、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艾迪讯还将努力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公共文化服务,多方位提升了公共图书馆的阵地服务质量,从而为城市打造出更加综合性、多元化的城市文化空间,形成图书馆公共服务与文化场馆社会化运营创新融合发展的新格局。